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天津商业大学怎么样(财贸经济学前教育毕业论(4)

来源:财贸经济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2-2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水果品种多,且都比较新鲜,善于分享的财院人下课后都会来这买上一点带回宿舍,与好朋友分享。 #写在最后# 4年一个轮回,这个轮回里财院来来往往了

水果品种多,且都比较新鲜,善于分享的财院人下课后都会来这买上一点带回宿舍,与好朋友分享。

#写在最后#

4年一个轮回,这个轮回里财院来来往往了许多许多人,在这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回忆。

我记得我还问了一个财院的小姐姐:“你毕业后还会回这所学校吗?”她犹豫了。是的,在这所学校,留下的记忆是珍贵的,但也是回不去的。

至于说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怎么样,我知道你心中已经有答案了。

为什么听老人说以前有成绩好的学生专门报名中专?

这个是一个真实情况,那是一个特定时期的特定事物,主要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前期,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家人才断层问题。

中师、中专招生的历史背景

1966年开始后运动兴起,全国教育系统一片瘫痪,大中小学全部停课,老师都被批成,成了阶级斗争的对象。后来毛为解决逾演逾烈问题,号召知识青年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,于是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下乡,从此停止了高考上大学。1970年毛说大学还是要办点,这才在北大、清华开展推荐工农兵上大学试点,就是想上大学必须经过“群众推荐、领导批准、学校复审”才能上,1972年开始在全国推广。这个时候政治审查很厉害,主要是审查家庭成份,必须根红苗正,对文化水平没要求,初中生也可以上,别外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很大,能上不能上就是人家一句话。这样造成入学的大学生文化水平极差,有些甚到初中都没毕业,大学教授还得为他们补习初中知识。1973年第二次复出后曾提出要提高工农兵大学生的文化水平,要求要考试,结果出了个“白卷先生”张铁生,利用机会大批小批,文化考试取消。

直到1977年高考才恢复,因此在这十年间造成了人才断层。而且在1986年以前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实行的是接班制,一个工人可以有一个子女接班,除了国家分配的大学生外不对外招收任何人。因此那个时候想当一个工人特别难,城市待业青年也特别多,很多人只能找点临时工干干。而农村人连想都不用想,一纸农村户口把你永远钉在土地上,动都不能动。

办理中师、小中专、技校是当时补充人才需要

1980年改革开放后,我国各项事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,于是到处出现在缺人才现象。象教育行业缺中小学教师,国有企业缺少有文化的技术工人等,所以国家开始提倡地方办中等师范学校,国务院各部委办理委培小中专,国有企业办技工学校,招收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,农村学生也可以考,考上便成为公家人。

那个时候工人的地位非常高,工资、福利待遇非常好,生老病死国家全包,当时有句话形容“工人生活在九天、农民生活在九地”,因此能当上“公家人”是农民一生的渴望。对于城市待业青年也一样,能接父母班的只有一个子女,其他子女接不了班就没工作,所以要是初中毕业就能拿住“公家人”的饭票,那工作、媳妇、房子将来就不用愁了。

同时,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大学还没扩招,大学生的招收名额十分少,高中毕业生能考上大学的非常少,象县重点高中一个班考上十几个就十分不错了。在这种情下大家就认为能在初中考上中师、中专、技校就最保险,若能考上就可是提前参加工作,拿到铁饭碗,还能少上三年高中,若考不上的话再上高中。

因此在中考时成绩好的学生都报考中师、小中专,父母是工人或干部的子弟报考技术、委培中专等,这就造成中师、中专招生录取分数线非常高,而普高中较低。当然了,也有一些家庭支持孩子上高中考大学,但这些学生的家长大部分都是高知识分子,或高级干部,本来就不愁子女安排工作。

中师、小中专、委培中专、技校毕业的学生包分配一直持续到1994年,1994年以便开始逐渐不包配,这时报的人就少了,后来大学扩招开始,这些学校变得开始以收钱办文凭为主,2000以后这些学校便慢慢招不到学生,于是大部停办,有的改成企业的培训学校。

当时考上中师、中专的那一批人后来都成了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,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,大部分教师都是中师生。虽然后来大学生多了,待遇也比他们高,但他们都无怨无悔。

1972年5月11日出生的名人?

郑忠良,男,1972年5月11日出生,湖北省潜江市人,汉族,博士学位,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。

教育经历

1999.9 - 2002.7 北京理工大学 硕士

2003.9 - 2006.7 武汉大学 博士

2007.9 - 2011.9 上海交通大学 博士后

文章来源:《财贸经济》 网址: http://www.cmj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21/663.html



上一篇:财贸经济论文网站(贸易经济论文)
下一篇:没有了

财贸经济投稿 | 财贸经济编辑部| 财贸经济版面费 | 财贸经济论文发表 | 财贸经济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财贸经济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